開始之前,你該知道的事

很多人來找我們時,第一句話都是:「我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。」這很正常。支出預算這件事聽起來很專業,但其實就是找到適合你的記帳方式。

我們在新北板橋工作了八年,見過各種狀況。有些人月收入穩定但不知道錢花去哪;有些人想存錢卻總是存不下來。問題不在於你賺多少,而是你有沒有清楚看見自己的錢怎麼流動。

這頁面要告訴你,在真正開始做預算之前,你需要準備什麼、會經歷什麼,以及我們會怎麼陪你走這段路。

支出預算規劃工作環境

我們的三階段方法

這不是什麼革命性技術,只是經過反覆測試、真的有效的做法。我們把整個過程拆成三個階段,每個階段都有明確目標。

1

建立支出基準線

第一步永遠是記錄。連續記錄30天的每一筆開銷,不用分類、不用評判,只要誠實記下來。這階段的目的是看清楚現實,而不是改變行為。很多人在這階段就發現問題了。

2

找出你的消費模式

有了數據之後,我們會一起看這些支出背後的規律。你可能每週四都會多花300元,或是月初特別節省、月底就失控。每個人的模式都不一樣,找出你的模式才能設計適合的預算。

3

建立可持續的系統

最後一步是設計一套你真的會用的系統。有人喜歡手寫、有人喜歡App,有人需要每天檢視、有人只想一週看一次。重點不是哪種方法最好,而是哪種方法你會持續做下去。

真實的轉變過程

我想分享鄭懿琳的經驗。她在2024年7月找到我們時,狀況有點混亂。月薪固定但總覺得錢不夠用,信用卡帳單每月都在增加。

鄭懿琳照片
鄭懿琳
行銷企劃

最初的挑戰

懿琳的問題是典型的「看不見的支出」。她以為自己每月只花8000元在生活費,實際記錄後發現接近14000元。差距主要來自外送、便利商店和零星的網購。

這不是說她亂花錢,而是沒有意識到這些小額支出累積的速度。

調整的過程

第二個月,我們一起設計了她的預算系統。不是嚴格限制每一塊錢,而是設定「彈性額度」的概念。她給自己3000元的自由花費額度,超過就要記下原因。

這個方法讓她有選擇的自由,但也得面對自己的選擇。

現在的狀況

到了2025年1月,懿琳已經連續五個月把支出控制在預算內。她不是變成省錢魔人,而是知道自己的錢都去哪了。信用卡債務減少了一半,也開始存緊急預備金。

她的建議

懿琳說,最重要的是誠實面對自己的消費習慣。她原本以為自己「不常買咖啡」,記錄後發現每週至少四杯。不是說不能買,而是要知道這是你的選擇,然後在預算裡留空間給它。

我們提供的支援方式

每個人學習的節奏不一樣。有些人喜歡面對面聊,有些人需要文字記錄,有些人只是想要一個可以問問題的管道。所以我們提供不同的互動方式。

不管選哪種,核心內容都一樣:幫你建立一套可持續的預算系統。差別只在於你覺得哪種方式最舒服。

顧問成員
顧問成員
A

一對一諮詢

每兩週在板橋辦公室見面一次,每次60分鐘。適合需要結構化引導、想要即時回饋的人。通常三個月為一個完整週期。

B

線上追蹤系統

你用我們提供的表格記錄,每週傳給顧問,我們在24小時內給你書面回饋。適合時間彈性、喜歡文字溝通的人。可以隨時調整頻率。

C

小組工作坊

每月一次,4到6人的小組討論。大家分享各自的進度和困難,互相學習。這種方式特別適合想要同儕支持的人。下一期從2025年9月開始。